新聞資訊
行業資訊
多種體制推動重大新藥創制 聯合攻關中藥科研
來源:醫藥網發布時間:2013-11-15點擊:4458次
生意社11月15日訊 11月2~4日,由中國藥學會主辦的2013年中國藥學大會暨第十三屆中國藥師周在廣西南寧舉行。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藥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桑國衛,國家衛計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吳湞,中國科協副主席陳賽娟等領導出席大會,并在開幕式上致辭。本次大會的主題是“推動重大新藥創制,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推動重大新藥創制
“世界新技術革命和新產業革命的蓬勃興起,正在推動全球進入一個創新密集和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的時代。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特別指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決定著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要以創新驅動引領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桑國衛在大會開幕致辭中強調,“廣大醫藥科技工作者要緊緊圍繞黨中央國務院的戰略決策部署,充分發揮我們的創新熱情和創造活力,通過加快組織實施‘重大新藥創制’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著力解決關系我國醫藥衛生科技事業發展全局的重大和關鍵技術問題,推動生物醫藥產業實現快速發展,為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大會圍繞重大新藥創制的話題展開研討與交流。作為我國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重大新藥創制”的技術總師,桑國衛在作報告時表示,“十二五”期間,我國新藥研制將更加突出“創新藥物研發、大品種技術改造、專利到期藥物研究、平臺建設”等重點,力爭自主創制30個創新藥物,改造200個左右藥物大品種,基本建成國際一流的藥物創新體系,培育一批企業新藥孵化基地、產學研聯盟和高新技術園區,培育一批大型醫藥企業,重點突破20~30項關鍵技術。
王國強在會上肯定了“重大新藥創制”科技專項的成果,目前已有十幾個中藥分別在美國和歐盟開展臨床試驗和注冊研究,一些中藥創新藥物已完成II期臨床試驗,并顯示了較好的療效。
吳湞在講話中也談到,當前我國正處在深化改革開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黨的十八大作出了關于深化改革的決策部署,通過改革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打造中國經濟的升級版。醫藥作為國家重點培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必須緊緊抓住當前改革與發展的大好機會,優化資源配置,加快結構調整,提升創新能力。
為進一步鼓勵和支持新藥創新工作,吳湞表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將在藥品審評審批機制改革和監管的服務上下功夫,制定藥品審評審批制度改革的意見,鼓勵創新、限制低水平重復;將進一步轉變監管思路,對于具有臨床價值的品種加大支持和服務的力度。同時,加大對新版GMP認證支持的力度,限期達到新的要求。”
聯合攻關中藥科研
隨著新醫改的不斷深入,中醫藥的獨特優勢逐漸得到發揮。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大對中醫藥的扶持力度,鼓勵中藥創新和國際化。
據悉,16個國家中醫藥臨床研究基地建設目前已投入近55億元,不僅在重點病種研究方面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在某些關鍵療效指標上明確了中醫藥的相對優勢,而且在符合中醫特點和規律的臨床研究模式、臨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統、臨床研究倫理審查平臺建設等方面也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同時,中藥資源普查試點也在全國807個縣順利開展。
“中醫藥具有巨大的潛力,但科研和投入仍是弱點。”王國強提出,“要借鑒‘兩彈一星’、載人航天、探月工程,以及青蒿素等國家重大成果的組織模式,積極探索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舉國體制’科研模式和機制,動員和集中優勢科技力量聯合攻關,力求突破。”
王國強還強調,要鼓勵和引導實力強、有條件的企業參與基礎前沿和重大科學問題探索,支持行業龍頭企業牽頭組建重點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等研發平臺,從政策和投入上支持、鼓勵中藥企業共同出資開展前沿技術、關鍵共性技術的攻關,解決企業投入不足和重復研發的問題。同時,加大對中藥企業的傾斜力度,力爭搞一個項目就要突破一個關鍵領域的關鍵技術,從而帶動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中藥企業脫穎而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