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行業資訊
醫患和諧須摒棄“手術工具不匹配”式荒唐
來源:醫藥網發布時間:2013-11-05點擊:4439次
生意社11月4日訊 10月29日,患者朱紅英在江蘇丹陽市中醫院做手術,不料手術進行到一半,醫生發現事先準備好的工具不匹配,臨時派人到常州去取。朱紅英在等了約3個小時、加注兩次麻藥后才重新手術。(11月2日《現代快報》)
如今,由于醫院的過錯而導致的醫患矛盾日趨增多,但像因“工具不匹配”而導致手術中斷、患者苦等3小時的案例并不多見。在我們平常人看來,這簡直就是個笑話,手術都進行一半了,才發現“工具不匹配”,出現如此常識性的差錯實不應該。道理很簡單,在做手術這么重大而關鍵的事情上,醫院應作好充分精心的準備,從病情的把握和手術時間的選擇,到醫生的主刀和醫療技術的運用,任何一個環節和程序不能出現任何差錯。雖說“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但人的健康和生命權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權,絕不能用“工具不匹配”這樣的理由來搪塞。
事后,面對患方提出院方準備不充分、存在過錯的質疑,醫院解釋說,為了這次手術,院方提前準備了3套工具,可沒想到所有的工具都不符合朱紅英體內鋼板的螺絲尺寸,這種情況很特殊。院方的這種說法更加站不住腳,醫療器械的采購都有嚴格的程序,醫院對于所有的醫療器械和患者的手術所需都應了如指掌,否則這手術又如何做?醫院的醫療技術力量又如何體現?醫院要服務于民、取信于民,絕不能用不負責任的工作和敷衍了事的態度來應付的。試想,既然醫院都提前準備了3套工具,就是沒有準備患者所需的那套,這無論如何都說不過去,這也充分暴露出院方的內部管理、手術流程、醫護人員素質等方面的巨大漏洞和問題。
近年來,醫患關系日趨緊張,患方敲詐、辱罵、毆打醫務人員,甚至致殘、致死的惡性暴力事件頻頻“上演”。仔細分析,由于醫療體制改革的調整、醫院受市場經濟的利益沖擊、醫學技術發展的滯后、患者對醫療服務期望過高或不理解等復雜的原因,帶來了如今醫患雙方地位不平等、關系緊張的尷尬局面。但是,由于醫患雙方信息的不對稱,醫方有著專業的醫學理論知識,豐富的臨床經驗,而患方對醫療知識知之甚少或一知半解,所以醫院始終處于強勢地位,而患者始終處于弱勢地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隨著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推進,不可避免的帶來了醫療活動商業化,某些醫療機構片面追求經濟效益,而與社會效益背道而馳。同時,醫生這個職業投入大、責任大、風險高、收入低,更有部分醫務工作者喪失職業道德,價值取向發生偏差,最終被金錢、權力所俘虜。醫療服務和質量的低下更加加深了醫患關系的不平等和緊張程度,造成了醫患雙方不和諧的惡性循環。
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作為服務行業,醫院為了維持生存和發展,必須用自己的勞動和服務來贏得經濟效益。從這個意義上講,患者有權“用腳投票”,作出自己最需要、最合適的醫療服務選擇。因此,如何改善醫患關系,維護醫療行業秩序,已不僅僅是衛生部門的責任,而是全民的責任,需要全民群策群力。患者需要提高對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認識,充分尊重醫學科學;更重要的是政府應加大對公共衛生事業的投入,合理配置衛生資源,健全醫保體制,加強對醫藥生產、流通、銷售、使用領域的監管和執法力度,讓醫院的注意力從商業行為中解脫出來,從而切實提高診斷、救治、護理、服務等方面的質量水平。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