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行業資訊
業內人士:中國市場31種進口藥物價格平均是英國兩倍
來源:醫藥網發布時間:2013-08-12點擊:4430次
生意社8月12日訊 據《金融時報》報道,中國有關部門正對西方制藥集團的藥品價格加大監督力度。目前有越來越多證據顯示,這些藥品在中國市場的價格常常大幅高于富國。而近期葛蘭素史克、阿斯利康、賽諾菲等跨國醫藥公司都接到了官方對于營銷手法的詢問和腐敗調查。
據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醫療政策研究分析員、在北京有強大人脈的鄭宗美介紹,官員們在去年進行的一項分析顯示,31種在中國市場銷售的進口藥物價格平均是英國的兩倍。
鄭宗美介紹,在中國,藥價占治療成本的大約40%,高于經合組織(OECD)國家20%至30%的水平。
鄭宗美還表示,中國政府現在非常關切藥品定價偏高的問題。藥價過高是獲得醫療服務的一大障礙,中國是最大市場之一,但藥價這么昂貴,現在政府要管一管這件事。
盡管創新的專利藥一般相對于較早的非專利藥會有較大溢價,但在中國和其它新興市場銷售的西方藥品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定價較高、但其實不再有專利保護的“品牌”藥。
過去幾個月期間,中國有關部門委托進行了至少3項研究,將中國市場的藥價與臺灣、歐洲和美國進行對比。
由西安交通大學在2012年與世界衛生組織(WHO)聯合進行的另一項調查得出結論:“在中國,藥品的價格可承受性、可獲得性和價格都應當得到改進,以確保人們平等獲得基本醫療,尤其是對窮人而言。”
該項研究分析了去年春天陜西省49種藥品的價格,發現采購機構以接近1.9倍于國際基準的價格,向原始制造商購買專利已經失效的品牌藥,而價格最低的仿制藥也仍達到國際基準的1.5倍。
該項研究呼吁對藥品采購實行更強有力、集中化的公開招標制度;要求醫生在開處方時使用最便宜版本的藥品,而非較貴的品牌版本;以及改進對價格和采購的監督。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