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images/right-news.jpg)
行業資訊
醫藥市場轉型問題重重 六力撐起大健康
來源:醫藥網發布時間:2013-05-24點擊:4416次
生意社5月24日訊 醫藥市場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一方面同質化競爭導致企業各項成本上揚,另一方面,受醫藥行業政策影響,藥品迎來一輪又一輪降價。藥企獲利空間一縮再縮,藥品上市難,競爭壓力大,利潤縮水,不得不思考新的出路!
大健康產業作為一個新生兒無疑讓眾多藥企看到了希望。相對而言,大健康領域的產品往往申報程序簡單、易操作,較低的技術門檻更給有研發支撐的藥企以信心,加上消費人群廣泛,易于市場啟動等優勢,一時間大健康成為藥企追捧的對象。
縱觀國內外,健康產業與藥業整合發展的成功實例比比皆是,甚至健康產業可推進藥業發展,比如輝瑞制藥、羅氏制藥、哈藥、天士力和廣藥集團等。可以預見,健康產業將成為21世紀最大的行業,而在大健康領域,未來的競爭一定是品牌的競爭,是時間的競爭,誰把握先機,誰就掌握了成功的主動權!
轉型問題重重
如前所述,藥企延伸大健康領域是一條必由之路,更是一條對于未知領域不斷開拓的漫漫長路。轉型大健康并不是一個簡單的轉身,而是需要一番蛻變的陣痛!企業需要審視自身,合理規劃,謀定而后動,藥企轉型急需面對的問題更是不容忽視!
1.產品自身問題。產品本身就是競爭力、銷售力。產品由內涵與外延構成,產品內涵是策劃、創意、營銷的根本。
2.決策方向失誤。理性分析,精確評估,科學決策,方能規避投資風險,創造盈利機會。決策方向失誤,就像一艘在大海上迷失方向的帆船,容易誤入歧途。
3.企劃能力資源有限。企劃資源不足,導致投入大、產出小,或者效率低,必然影響市場的推進速度,賠了夫人又折兵。
4.執行能力不強。沒有一支專業高效的團隊,沒有很好的網絡渠道資源,沒有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再好的方案也是紙上談兵。
5.品牌不具優勢。企業品牌不具備優勢,效果往往事倍功半,打造品牌,正是為了長久的銷售,品牌是企業不斷發展的源泉。
6.創新意識不夠,固步自封,承受不住市場競爭的壓力,終將淡出市場。
結合歷年來藥企涉足大健康的經典案例,我們會發現,根據前面提到的六大問題,藥企轉型大健康領域,稍有不慎將會半路夭折!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藥企成功轉戰大健康需要攻克的壁壘繁多,如何打造不敗利器?筆者認為,做大大健康必須滿足成功企業的三個能力,即產品研發與生產能力、營銷網絡與隊伍執行力、資金儲備與廣告運作能力。
六模式各有千秋
縱然進軍大健康問題重重,廣大醫藥精英不會因此卻步,縱觀近年來有膽識提前進入這一領域的前輩,筆者總結出其成功模式為后來者仔細推敲。
聚焦單品,打響品牌的“腦白金模式”,將一個保健品定位為禮品,拓展了自己的市場范圍,幫助企業集中火力實現突圍,打造出一番天地;產品群發力,成就整體品牌,藥線發力的“湯臣倍健模式”,系統地將膳食營養補充劑引入中國非直銷領域,迅速成長為中國膳食營養補充劑非直銷領域的領導者和標桿企業;借力企業品牌,開拓新市場,尋求增長點的“江中模式”,借助企業口碑,推出初元、冬蟲夏草等系列禮品;單一品牌到多產業鏈,形成有力保障體系的“天士力模式”,在大健康領域內,相對多元化的發展,將藥物研發技術應用于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上,有的放矢地在一個科學指導下獲得快速發展;依托單品,集群發展,爆發式增長的“王老吉模式”,依托王老吉涼茶打造廣藥保健品、健康服務、化妝品等系列大健康產品;延伸品牌內涵,擴展品牌外延的“同仁堂模式”,通過傳奇故事打造百年老店品牌口碑的同時,積極與時俱進地推出禮品、保健、中藥飲片等養生系列。
筆者10余年來針對大健康領域營銷動態的追蹤發現,無論什么樣的模式,其成功不外乎6個力,即產品力、決策力、企劃力、執行力、創新力和品牌力的經典組合。在大健康領域,企業需要應對的是政策環境、企業自身資源、行業競爭態勢、品牌戰略規劃、營銷策略戰術、系統執行提升、傳播的實效性、工商戰略合作等等引發的一系列問題變化,任何單一的模塊都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此,企業需要系統性整合營銷思維,靈活運用6力營銷模式,最終實現企業大健康轉型的成功!
無論采取何種模式,藥企成功進軍大健康都不外乎產品力、決策力、企劃力、執行力、創新力和品牌力的經典組合
嘉賓互動<<<
商業資源整合
發言:肖淋(廣藥奇星副總)
對藥企而言,大健康領域很有發展前景。藥品不太可能實現增長突破,藥企進軍大健康有一定基礎,也可以有所突破,在研發、生產等環節要基于藥企的嚴格標準,在大健康產品的營銷運作方面要有突破,不能單單以藥企的運營模式來經營。
做什么產品或什么服務,選擇很重要!你提供的產品能否滿足需求?能創造什么需求?商業模式很重要,包括銷售模式或服務模式等,有無差異化,能否突破,有吸引力,這就需要整體的資源整合,比如廣藥做保健品,之前各個廠都在做,后來統一規劃到一個王老吉做。
打造差異化品牌
發言:吳希振(羚銳制藥副總)
大健康作為一個新興的朝陽產業,應該給消費者傳遞什么樣的價值?價值的兩邊,一邊是企業,一邊是市場,最大的關鍵點在于能否傳達獨到的差異化。藥企的同質化競爭問題一直是令業內頭疼的大患,因此才要轉戰大健康。
大健康是一個范圍很大的概念,涉及到快消品、保健品、化妝品、服務業等眾多領域,看似藥企選擇的范圍更廣闊了,其實面臨著更大的競爭危機,這需要企業自我審視,找出自己的獨特優勢,創造自己產品獨特的賣點。打造差異化品牌既可以增強自我競爭力,更有利于整個大健康行業的可持續良性發展!
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發言:陳立軍(智靈生物董事長)
未來10年,大健康產業有一個大發展,對我們是個機會,也是壓力。我很贊同企業的整體資源整合。大健康領域固然競爭激烈,我們卻不用害怕競爭,有競爭是好事。但所謂的“市場”更重要的卻是合作的市場,并不是一味的競爭,資源的整合是一種發展,通過合作實現互利共贏也是一種發展。希望在未來的時間里,藥企共同打造一個合作共贏的關系,促進大健康這一領域的和諧發展。
長遠思考未來價值
發言:楊家誠(金天醫藥總經理)
藥企進軍大健康既有資源優勢,也面臨一種挑戰。如果不能突破原有模式,很可能自毀前途,導致發展周期短暫。想要做好大健康,應該從以下幾點來看:1.我是誰?有沒有投身大健康的優勢,看看自己最適合在哪方面切入。2.我想要什么?拓展大健康不能隨波逐流,看別人干什么自己就跟著干什么,企業都應有自己的主營業務。部分藥企為了尋求新增長點、追求高利潤等短暫利益,一味追求做大健康,很可能會荒廢主流業務。3.最適合自己的模式和產業鏈。4.我如何走到目的地?要求企業找到好的商業模式。5.用長遠的眼光來思考我們未來的價值在哪里?
實體網絡相結合
發言:姚昌軍(國藥控股(重慶)總經理)
藥企進軍大健康,是形勢所逼,也是大勢所趨。任何一家藥企都可能在大健康領域中分一杯羹,當然任何一家藥企也可能在大健康中喪失優勢。企業推出的大健康產品往往是在有品無牌的市場中群雄逐鹿,如何讓產品突破重圍,成為一匹黑馬,應該考慮以下3點:1.定價、定位要清晰,高中低端市場定位決定產品定價。2.實體店和網絡營銷相結合,如今網絡營銷與大健康一樣,成為藥企不得不面對的機遇和挑戰,只有順應潮流,才能贏得更廣闊的社會市場。3.利益化的商業模式。商業模式實際上是利益劃分,適合企業階段發展的就是最好的!
返回